7月17日上午,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杜善义、谭天伟、俞建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副市长徐连新出席研讨会。孙述涛与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光威集团创始人陈光威共同为“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揭牌,张惠、谭天伟分别致辞,徐连新与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王峰签署威海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 
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以“集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山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的相关领导,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中国航天703所、中航工业复材以及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相关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为期三天,除了特邀报告及高层研讨会以外,还将举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2016年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以及国防科技工业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理事会。 谭天伟首先对威海市委、市政府对此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碳纤维产业是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威海是一片宜居宜业的热土,北京化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碳纤维研究的单位,与国内同行共同在这一领域为国家碳纤维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与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见证了碳纤维产业在国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威海的碳纤维产业在国内初具规模,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必须依托产业化平台,需要更多业内专家共同努力为碳纤维事业作出贡献。此次研讨会为业内专家提供了一个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会,探讨解决碳纤维产业既有技术、工程放大以及市场开拓等问题。相信通过各位业内专家产学研合作、多学科交叉,一定能够把碳纤维产业发展壮大。 张惠说,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把新材料作为重点突破的十大高端领域,山东省把新材料作为“十三五”期间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力求在碳纤维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近年来,威海市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把新材料作为重点培育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先进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铝镁合金材料等为主导产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培育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搭建了一批专业性的研发平台,聚集了一批业内的高端人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正在努力打造国家级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此次研讨会既是业界专家交流研究技术成果的盛会,也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希望与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研组织积极研究威海碳纤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基础研究、关键制备技术工程化等创新活动,加速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希望与会的广大企业,积极参与组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入驻碳纤维产业园创业发展,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对接合作,协同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努力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研讨会当天,上海交大的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的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分中心、湖南大学的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的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大学(威海)——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等5家科研机构分别与临港区管委签署进驻碳纤维研究院协议;北京大学“高性能树脂基体及预浸料项目”、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连续管产业化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聚乳酸碳纤维项目”等7个项目分别与临港区管委签署进驻新材料产业园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