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区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度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分别按照国家级100万元、省级20万元、市级1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对当年新落户区内且有明确研究开发任务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4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创造条件、打好基础。目前,全区共创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总数达到53个。 拓展科技孵化载体,带动企业创新创业。坚持官办与民营相结合,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风险投资机构等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去年以来新设立民营孵化器2个,形成了以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以威海迪沙创业服务中心和威海瑞欣科技孵化器2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辅,总面积4.86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瑞欣科技孵化器成立于2013年2月,由威海民营企业家投资7000万元设立,与国际专业孵化器运营公司加拿大国际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去年10月份运营以来,已带动2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区管委投资设立的科技孵化器,累计入驻科技孵化企业38家,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高新技术企业3个、市级研发平台10个,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个,拥有授权专利72件,成为全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被评为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科技资金支持。积极开展银行科技支行试点工作,加强与威海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合作,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型企业财政贷款贴息资金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支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政策,对科技支行向符合条件企业的信贷业务,财政按照当年新增一年期及以上贷款余额的1%予以风险补偿,其中市、区级各按0.5%的比例承担。近两年,已帮助威海中玻光电有限公司、东舟医疗器械公司、迪素制药公司、德润合成纤维公司4家中小科技型企业向科技支行申请贷款8500万元,累计发放财政风险补偿资金55万元。 深化产学研对接,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区管委与山东大学(威海)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召开产学研对接大会,组织95家企业与各大高校30名专家洽谈对接,当场签约合作项目12个。加强与中国高校威海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一对一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8项,促进与16所高校进行对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创新链条完整、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新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26个。威海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辖20多个控股子公司,先后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多家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