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普及   您当前位置为:首页 >> 服务机构 >> 科技普及 >> 服务指南 >> 政策 
教育部:2014年科技工作进展及2015年工作设想
发布时间:2015-01-27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开展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科技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学风建设系列行动等工作,努力提升高校科技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支撑能力和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贡献。
  一、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
  教育部、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经过形式审查、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专家综合咨询等严格的评审环节,认定了第二批2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落实了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博士生单独招聘指标等配套措施,在支持优先改革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一批高校列入了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赋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研究出台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与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2011计划”实施以来,引导高校科研方向更加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高校在人员聘用、评价考核、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协同创新的地域、行业、单位及体制机制壁垒,构建起了更加便利、通畅的协同创新机制,为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封闭、低效等问题探索了新路子,创新资源更加有效集聚、配置更加合理,高校科研方向更加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二、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
  为加快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201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以下简称《意见》),着力解决高校科技评价改革“世界观”的问题,回答“为什么做科研”、“科研为什么而做”的问题。2014年7月,发布《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教技委〔2014〕4号),提供科技评价工作的“方法论”,回答“怎么评价”、“评价什么”的难题,为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基地平台、科技项目及学科评估等具体评价活动提供指标体系。2014年9月,发出《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教技厅〔2014〕3号),要求典型地区、典型高校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促进全国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引导中央和地方高校推动改革工作,探索实践经验,强化引领示范。
  教育部就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工作3次发文,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高度重视,将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作为当年的重点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研究制订符合本地高校发展的科技评价改革实施办法;各部属高校成立科技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细则。目前,试点单位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教育行政部门已率先行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
  三、加快科技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处置收益改革试点。制定《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荐首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部属高校参加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部属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教技〔2014〕7号),从试点目的任务、内容要求、组织方式、步骤进度等多个方面明确开展试点工作的要求。二是加强高校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积极宣贯《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组织培训75所部属高校有关领导同志300余人。研究梳理高校贯彻落实11号文件的政策点和操作点,形成包括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严格资金使用与管理、推进人事与薪酬机制改革、推进科技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落实要点,为后续开展管理改革试点奠定基础。按照改革要求,调整教育部科学事业费使用途径,主要用于支持高校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检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推动高校查找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办法。
  四、加强学风建设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一是构建了全国、全程、全时覆盖的学风建设立体体系。通过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的“三落实、三公开”工作,部属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辖高校形成了学风“建设”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全程和全时覆盖。二是推进了学风建设工作的长效化和制度化。各单位制定并执行学术道德规范,按照不端行为查处机制进行查处。三是营造了高校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各高校专门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修订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制定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开辟学风建设专题网站,宣传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五、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始终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位重要,作用独特。据最新统计,高校R&D折合全时人员占全国9%;R&D经费占全国7.6%;牵头承担“973计划”项目占全国68%;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占67%;牵头仪器开发专项或承担子任务占全国90%;获得三大奖占全国60%;发表SCI论文占全国82%,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已成为我国组织实施各类科研任务的主阵地之一,有信心有能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将全面推进高校科研综合改革,指导高校创造性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引导高校聚焦国家发展需求,组织凝练重大科技任务,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谋划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三并举,实现由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由封闭分割向开放协同、由要素分散向资源汇聚三个转变,提升科技创新、支撑教育、服务发展三种能力,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催生重大成果产出、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肩负起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崇高使命。2015年,教育部将着力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一是加强“2011计划”顶层规划引导和科学前沿布局,继续认定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全程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质量。二是探索制订高校科技评价活动规程,系统梳理和规范科技评价的环节和程序。三是推动扩大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改革试点面,加强检查指导和跟踪调研。四是组织《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的宣贯培训,按照新的政策布局和实施方式落实到高校的组织和承担上。五是加强对高校学风的综合治理,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copyright© 2014 威海科技创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入口]
电话:0631-5894088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8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