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成功案例   您当前位置为:首页 >> 创业辅导 >> 成功案例 
一把扇子靠什么存活400年?
   
发布时间:2016-05-17

 日常十个人,最多的时候不超过二十人,专门生产团扇,一年最多500至800万人民币营业额,创于江户时代,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在全世界都燥热时,日本仿佛还是清静的;当人们变得越来越追求创新变化时,日本人仿佛还在固守着传统和安于现状,当企业在追求大而全的时候,他们似乎安于小而美。

 这到底是一种聪明还是迂腐?

 初夏时分,在京都体验一场茶道,也许是对这座古老的城市和日本文化一次温暖的触摸,也是此行我们探索日本企业匠心精神的一个最好注脚。来日本多次,我也是第一次体验茶席。  

 穿过正在修路的小巷,步入一个典型的日式园林,一如既往的素雅中透着精致,后经亭主太田达先生介绍,院子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而屋中随处一幅画一个摆件也都是几百年的古董,院中的青苔怕也生长了百年,为了保护这个院子还专门成立了基金会。  

 日本的茶道从宋朝传入,却发扬广大,世代相传至今,成为日本民族和文化的符号。提到日本茶道,就不得不提到一代茶圣千利休。千利休师从大师绍鸥,借势丰臣秀吉,将茶道声势推广到最大,并将茶道早期追求的奢华铺张风格改良变为朴素的一种修心。选用普通材质茶具,将茶席缩小至一席半,还将入口屋檐改低,来宾无论贵贱入内时都要低头,以此提醒对茶道之尊重。  

 千利休还将茶、花、食、环境等形成了一套美学体系和文化生活方式。素朴、古旧,寂廖,这就是所谓的Wabi-Sabi,即“侘寂之美”。利休一生孤傲,后惹怒丰臣秀吉被赐死,弟子悲伤,劝他下跪低头,千利休只说了一句:我只为美好的事物下跪,遂慨慷切腹赴死。  

 就这样带着对千里休的怀想,坐上茶席,体会这文化之传承流转。喝茶当应景,一切皆讲究。先上一碟小点心,半白半紫,切下去中心却是绿的,5月开紫花,又有皇家的节日,紫色代表高贵。加入的绿则与今天的下雨清新相配。席中的花艺康乃馨亦呼应刚过去的母亲节。墙上一幅古画也有深意,是亭主今日特意选的一幅七百年前武士描写中国的诗,欢迎来自中国的我们。  

 太田达先生介绍了茶室的历史和茶道的步骤之后开始煮茶。茶人静坐于炉前,拭碗、煮水、取茶、抺茶,缓慢中透着坚定,最后是敬茶。按规矩我们要恭敬双手接茶,举起,与对方目光交流,行礼致谢,茶人会将茶碗最美的一面转向客人,客人接茶后也要轻转茶碗,再把美的一面转出去。然后,轻品,慢饮,奉还。  

 茶不是用嘴喝,而是用心品的。在品茶的过程中想到这杯茶经历了千山万水,种植、采摘、烹煮,带着茶人的爱与温度置于你手与你相遇,而此间的花、景、人、情将随着此刻消逝不再,于是心中充满感念和谦卑,这就是“一期一会”了。美好转瞬即时,唯有珍惜,让一瞬也能永恒。整个茶席虽没有正式茶席隆重、繁琐,却也充满了茶道所具之和、敬、清、寂,让我们回味悠长。  

 弘道茶馆亭主接待过很多名人,很多政要明星,今天也拿出各色茶碗接待我们。其中一个茶碗竟然是丰臣秀吉曾经使用过,令我们惊讶不已,而一个竹制的茶杓也贵重得价值一辆S型奔驰,可以让我们随意触碰,也许他们觉得将凝聚了历史的茶具不是供而奉之,而是日常使用,让温度传递,才是对它最好的尊重。  

 离开茶馆的路上,回味这美好的“一期一会”,想到其实日本人正是将这“一期一会”的茶道精神用在企业管理、和生活中,所以才会如此珍视员工,珍视每一个制作,珍视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也才有了工匠精神、极致服务和极致生活美学。  

 下午在京都参加十几个日本中小企业家交流会,其中竟有多家百年老店。先讲两个今天听来的故事。  

 一个是一家专门生产团扇的企业——小丸屋,创于江户时代,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女传人住井启子不紧不慢地介绍,从天皇赐他们家生产扇子后,祖祖辈辈就生产扇子。当然有了电风扇之后,团扇的需求已经从日用品逐渐演化为文化用品,幸而有艺妓演出支撑。而同类企业也只剩他们,他们的业务亦扩展到舞台演出制作、道具等,扇子业务已只占到整体业务的10%。  

 但以我等中国人之思维方式思考,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啊!一把扇子怎么可以活那么久?怎么可以坚持那么久?怎么值得做那么久?以下是我俩的对话:  

 你们有多少人?  

 十人。  

 十人?一直这样吗?  

 差不多,最多时也不超过二十人。  

 每年多少产量?  

 现在4万,历史最高到达过40万。  

 每把扇子多少钱?  

 最贵的4千日元,便宜的2千多。  

 于是我飞快地计算,一年最多500至800万人民币营业额啊,这帐搁中国商人算不过来啊。  

 住井女士放了一部片子,当镜头掠过一双双工匠的手,看纸、竹经过六道工艺组装成一把印有京都景致的扇子;看匠人们专注虔诚的眼神,你明白,这是一个寄托在扇子里关于日本关于京都关于家记忆的流转传奇。是的,正如住井女士说,这件事并不是完全跟钱有关的事情,我从小受到的家里人告诉我的就是,这是一件先主留下来的东西,要用生命去守候。  

 有个日本人盐野米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留住手艺》,花了三十年的时间采访日本各类匠人。这种质朴、勤劳、注重手工技术、重视传统的匠人精神正是日本精神重要的组成。盐野米松说,当我们对人生感到迷惘时,“可以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劳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在手艺上的气质”。  

 另一个故事。讲者是生田产业工机株式会社的生田泰宏,他说,自家的企业历史很短,才97年而已。他是第三代传人。而创业至今,也只坚持一件事,机械制造。同时,也只坚持一个信念,“遵天命,尽人事。机械制造即育人”。  

 公司有一本小册子,有企业精神、理念、指针,其实也都是那些普世价值。1999年,父亲突然病逝,他临危受命,3年后看到中日之间的差距和市场,决定进军中国,很多人反对,只有一个最老的员工站出来说,我虽然不看好,但你决定了的事我就要帮助你。  

 正是这一步棋,帮助企业日后度过了在日本面临的市场下滑,并借此将业务拓向国际。生田先生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员工。而他的企业,离职率为零!为零!  

 带着疑惑我们问他的下属——中国姑娘乡宁,日本企业都说待员工如家人?真的吗?“真的呀,老板会请我们的家人到他家里做客,每个员工入职后,他会亲自给家人写一封信,不仅给我们过生日,还给我们的家人送生日礼物!我回中国办婚礼,他专门从日本飞到我老家,我妈妈我奶奶高兴坏了,让我一定好好干!”乡宁从中国到日本求学毕业后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就是这个,一干八年。这也不奇怪有工龄超过60年的员工仍在他们企业一线工作了。  

 京都超过千年的企业有16家,500年以上的67家,300年以上1960家。以上只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企业当然与稻盛和夫的京瓷和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的经营哲学却是一脉相通的,而千千万万这样的中小企业也正是日本经济的基石和日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崇尚快的时候,日本人仿佛慢了;在全世界都燥热时,日本仿佛还是清静的;当人们变得越来越追求创新变化时,日本人仿佛还在固守着传统和安于现状,当企业在追求大而全的时候,他们似乎安于小而美。当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时,日本人这样的坚持是不是一种迂腐和傻气呢?  

 无可否认,日本制造曾经引领世界,日本管理也是学习的楷模,而在当今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思维的创新浪潮中,日本显然已经不在制高点。中国企业是否可以在大步奔向未来时学习日本的不忘初心,回归企业的本质?而日本企业又将如何在传统的积淀中重新出发?这正是学习、交流之意义吧!

copyright© 2014 威海科技创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入口]
电话:0631-5894088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80-2号